Monday, October 25, 2010

七里香文艺第十二期之一

拉让江散文组诗(2)

――雨林深处

作者:孙快雨


  • 长屋



在山头,不惧林深雾霭,林兽为伴,林气相随,生就一片乐土。

在河湄,扎稳河泥沃土,河风拂柱,河潮送讯,远离尘俗喧嚣。

说我们原始,其实,我们更接近大地。当城市扰攘不宁,我们依旧朗月清风。

时代年轮翻滚了多少个世纪,我们,依旧守住这一片雨林,营建一方乐土。

守住长屋,守住祖先,守住灵魂,还有,祖先的叮咛。

我们守住的,是外面的世界不要和不想要的。

因而,我们获得的,是外面的世界所丢失的。

世纪越是向前,我们越是高贵,高贵在林深雾霭间,高贵在河泥沃土里。


  • 犀鸟

比起能说会道的八哥,我们显得有点沉默。

知否,我们也会歌唱。

我们歌唱,因为我们原是大地的歌者。

每年,赤道的风,准时到这里做客,带着大海的味道,有点潮湿。

习惯于山林里响起的奔蹄,树梢间振起的彩翼,我们的伙伴,还有那纹着雨林、

执长矛、吹竹剑、呼啸着、寻找岁月的雨林天骄。

据说,我们的身影,是他们追寻的方向,我们的叫声,是他们怀念的乡音。

有我们的地方,就有自由;有他们的地方,就有安全。

我们就是这样,成了彼此的眷恋和乡愁。


  • 伊班米酒

山林雾霭孕育了米浆,雨林,也有自己的佳酿,不让外面的世界专美。

山林里有绝世的智慧,一缸缸、一瓮瓮、一杯杯、一滴滴。

杜啊,来自雨林,来自雾霭,来自祖先的巧手。

杜啊,一个响亮的名字,祭祀祖先的佳酿,喜迎宾客的美意。

杜啊,是祖先的灵魂,客人的红晕,不醉不归,一醉方休。

丰收节里,鼓声咚咚,咚咚鼓声,杜啊,是众声喧哗的主角:

杯杯在手,滴滴在口,甜甜在心,情情在胸。

为了这山林佳酿、梦中酒香、祖先魂灵,离开山林的人们,会准时回山。

杜啊,是亲人的叮咛,老祖母的召唤。


  • 伊班老英雄

远去了,那部落无休的征战。

远去了,那手执长矛籘盾的英姿。

远去了,那咚咚鼓声中的厮杀。

远去了,那一言九鼎手起颅落的岁月。

远去了,那些被族人高高抬起的日子。

如今,我的价值,就是我的存在;我的存在,就是我的价值。

我的身上,纹着祖先的符号,留着英雄的血。

老英雄,是一座丰碑,一段远去的族人历史,因为:

我们没有文字,只有存在。


  • 吹筒猎手

都说我们是雨林天骄,我们就是。

从出世那一天开始,我的身上,继承了族人的骨、族人的血、族人的魂、还有,族人的强悍。

无需上课,不用造作,是族人的孩子,就要坚强,就要自立,就要勇敢,就要生存。

密林深处,有大地的精灵,为了生存,我用一管吹筒,把它们带回家,成为桌上餐。

我知道,它们不会怨我,我们同是雨林生灵,彼此守候,彼此相依。


  • 雨林食材


雨林是丰富的,雨林是深情的,雨林,是我们的大厨房。

天上飞的,林中走的,河里游的,地里长的,树上爬的,原都是大地的生命,生命的赐予。

这些生命,彼此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用自己的存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它们相依,它们共存,它们互相依存。

卷卷的芭菇,嫩嫩的米玲,青青的芭带,白白的芭笋

哦,太多了,太丰富了,太幸福了,雨林大地,奉献了最原始的食谱,宠幸着我们的味蕾,没有污染,不怕绝迹。

因为,我们懂得感恩,于是,雨林永远生鲜。


  • 伊班美女

我们是原住民,大地的儿女,雨林的天骄。

人们都说,我们是世上最美丽的原住民,也许是吧!

千万别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们,我们拒绝肮脏的审美标准。

大地原来就有五颜六色,我们就把它们穿在身上。

雨林原来就有野性的美,我们就把它们留在脸上。

我们的语言你可能不明白,我们的歌词你也许听不懂,我们的笑容,你一定会喜欢。

我们的笑容,是雨林的笑容。

我们的心,是雨林的心。

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我们代表雨林,你们代表什么?


  • 伊班舞者

不知何年何月开始,我们的族人就有了舞蹈,而且,整个族人一起跳舞。

没有闪闪的灯光,我们和着密林深处响起的鼓声翩跹,那鼓声,是那样雄浑、荡

人心魄。

我们是天生的舞者,老人、小孩、青年、少女、老祖母;

或歌、或舞、或唱、或摇,很多时候,我们是一座长屋在舞,一座山林在舞,一

座雨林在舞。

祭祀祖先,我们要舞;丰收节,我们要舞;尊贵的客人来了,我们更要舞出汗水。

跳舞,是我们的语言,这种语言,属于雨林,因此,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下一个丰收节,六月的风吹来时,欢迎你到长屋做客,我们陪你跳一支:

雨林的探戈。


  • 伊班小孩

像所有的小孩一样,我也有梦想,盼望长大。

我梦想,我们的长屋永远坚固。

我梦想,我们的雨林永远青葱。

我梦想,我们的族人永远存在。

我最喜欢老酋长,他的口里有说不完的英雄故事。

我最喜欢老依嫟,她会哼唱雨林最古老的催眠曲。

雨林会慢慢老去,老酋长会离开我,老依嫟会离开我,我会慢慢长大。

然后,我长大了,我就是长屋的新主人,族人的希望。

不管身在哪里,我会永远记住:

我来自长屋,我是雨林的孩子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散文组诗:拉让江畔(1):天鹅长住的地方

七里香文艺第十一期(1)

散文组诗:拉让江畔(1):

作者:孙快雨


天鹅长住的地方



九月,我又一次来到拉让江畔,来到天鹅城,来到诗巫。
拉让江,从莽莽婆罗洲走来,流过砂拉越腹地,滋养两岸美丽雨林,哺育几十个原住民族群。
拉让江以博大胸怀涵养两岸儿女,各族人民用汗水建设美丽家园。
这江,是原住民兄弟的大厨房;这河,是各族同胞的母亲河。

美丽的江,就有美丽的传说,拉让江亦然。
传说,一只南飞的天鹅受伤掉队,流落江滨,善心的诗巫人收养了它。
其时,江城人民正面临饥荒,却从没中断对天鹅的喂养,知恩的天鹅示范提取硕莪充饥,和诗巫人民一起度过饥荒岁月。天鹅感恩人民的喂养,人民感恩天鹅的回馈,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就这样美丽流传。

昔人已乘天鹅去,江滨永留天鹅碑。
知恩的天鹅,善良的诗巫人,依依相惜,日月晨昏。
朝阳初升,夕阳西下,天鹅守护在江边。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爱江的诗巫人,相伴天鹅,衷肠绵绵。

拉让江的童年,清澈恣意,舟楫徜徉,鱼虾蹦跳。
拉让江的青年,链锯轰隆,山林变色,浊水奔流。
拉让江的今天,涛声依旧,天鹅依旧,共饮一江水,心事连广宇。

诗巫,天鹅长住的地方。一个声音告诉我:
有天鹅的地方,就会美丽,懂得感恩的生命,才有希望

Tuesday, August 24, 2010

七里香文艺第十期之二

孙快雨的诗

不是

题记:
夜读赵明福坠楼冤案久悬未雪有感
2010年8月20日



不是所有的眼睛都那么明亮
不是所有的耳朵都那么清醒
不是所有的嘴巴都只说真话
不是所有的鼻子都懂得呼吸

有的眼睛
戴着有色眼镜
有的耳朵
只听到一边的声音
有的嘴巴
尽说废话
有的鼻子
没有嗅觉

不是所有的真理都那么闪光
不是所有的真相都可以大白
不是所有的好人都得到赞美
不是所有的骗子都得到惩罚

这是一个黑暗通行的时代
这是一个光明乍现的时代
狄更斯的预言
三百年后 依然铿锵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不是所有的心里话都来得及说
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风烛残年
不是所有的小孩都不懂事

晨钟依然响起
暮鼓从未停止
晚风中
是谁在高歌
土壤里
孕育希望嫩芽

花开花谢
知否
那花
曾经灿烂
满地花瓣
守候另一个花季

如果是这样
那已经够了
如果是这样
那已经够了

七里香文艺第十期之一

推荐阅读:蒙古女诗人:席慕容的小诗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Wednesday, May 5, 2010

《七里香文艺第九期:之四》

艺术文化活动报导

书香、花香、地球心

日期: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
时间:晚上八时至九时三十分
地 点:居銮中华校友会王成宗音乐室

报导:孙福盛 摄影:谢云瑛

今年的世界书香日系列活动《地球心、书 香情》已进入第五届,由居銮中华校友读书会主办,联办单位有居銮文艺协会和德教会图书馆。

主题活动在4月22日晚上提前举行,配合世界地 球日,一举两得。

出席者挤满王成宗音乐室,到会嘉宾有德教会图书馆主任傅金麟老师、文艺协会顾问林廷泽校长、主席许福昌校长、校友会副主 席陈鸿德学长、总务章慧蓉园长等,还有来自国中华文学会的同学、中华二小的诗歌朗诵代表和领队老师、读书会成员和本地爱书人等。

仪式首由筹委会 主席冯金菊市议员致欢迎词开始,她建议今年的423晚上八时至九时,大家进行阅读一小时活动。出席者进行书香换玫瑰活动后,司仪钟伟贤先生简介地球日和书 香日的起源。

校友读书会的成 员分别朗诵四首新诗、导读孙福盛老师朗诵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情诗《我愿是激流》,荣获居銮县华小高小组亚军和初小组冠军的中华二小学生,分别朗诵了《菜园 里》和《我是最棒的》两首童诗。

孙福盛代表已故 马华作家芸亦尘(黄鸾老师)赠送120本珍贵藏书予中华校友会,由中华校友会副会长陈鸿德学长接领。本地前辈女作家凝秀(陈桂莲)也在仪式上赠送一批好 书。

孙福盛老师也在 会上做了读书心得分享,向出席者介绍二十世纪的环保经典著作《寂静的春天》。这本著作的出版,直接引发了1972年二千万美国民众的第一次环境危机大示 威,激起联合国宣布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开启了当代环保运动的列车。

蝙蝠城虽小,但我们已经有了五届书香日系列活动。明年,以 及往后的每一年,我们都会继续这份热诚。

《七里香文艺第九期:之三》

原创诗歌

站着的人

作者:品枫


远古洪荒
一双勇敢的脚
从树上走下
踩在湿热土地

从此
天在上
地在下
两眼直视前方
用脚丈量大地

告别攀沿的手
紧握新的世界
直立的双脚 巍巍
迈步新的黎明

站着的感觉 真好
从俯视到平视
从平视到仰视
从仰视到雄视
你赢得尊严
迎来自由

站着的姿态 真好

曾几何时
有人开始厌倦站立
在闪亮的金子面前
在香醇的美酒面前
在慑人的权势面前
在纵容的淫欲面前
他们忘记站立 害怕站立
为了一根稻草
他们典当站的权利

高贵的头不再高贵
伟岸的身影不再伟岸
跪着的人越来越多
站着的人越拉越少

点灯的先哲
在茫茫人海
寻找真正的人
如今
举世皆人
却在追问
站着的人呢

《七里香文艺第九期:之二》

生命的境界

孙快雨






喜欢凤凰卫视的访谈节目,尤喜欢【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生命的故事。故事人人不同,却是每个生命鲜活的标记:甜酸苦辣、咸涩冷暖、粗茶淡饭、自斟自酌。没有了这些五味杂陈的味道,抽离了这些含泪的微笑,不能算是真实的生命。

做客【鲁豫有约】的中国著名歌唱家郁钧剑,是我很熟悉和喜爱的男高音歌唱家,他所演唱的歌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小白杨》《说句心里话》《再见大别山》等,一直是我生命中深情的歌声,陪我度过许多快乐时光。

作为一位独唱演员,郁钧剑能够年年上春晚和军队的双拥晚会,已经是一生中所能达到的最高“事业境界”了。最能牵动心弦的,倒是访谈中折射出的“生命境界”,一种独排众议、挑战世俗、跨越功利的“人生高度”。

在演艺界努力了数十载、也红了数十载,清醒的郁钧剑在年过半百时选择了激流勇退,转业成为中国文联的导演,成功策划多场精彩的大型综合演出,开始另一种生命的追求,开拓更高的“生命境界”。从 “事业境界”跨越到“生命境界”,细心的朋友一定能够读出其间的非凡。

鲁豫在访谈中说:你没有可能要人们永远都喜欢你的歌,但是,只要你的歌是许多人生命中的一部分,那已经是一种生命的成功和丰收了。

是啊,没有人能永远的“红”下去。那又有什么问题呢?只要你的所作所为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重,人们就会怀念你,记得你,你当无愧此生。


登上事业的高峰需要绝对的努力加上些许运气,从闪亮的高峰坦然走下来,需要的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过尽千帆、沧海一声笑的豪情,一种超越世俗、笑看功利的“境界”。

走下镁光灯和掌声包围的绚丽舞台,郁钧剑用杨慎《临江仙》中的诗句做了告白:“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至此,观众愚钝如我者,便已豁然顿悟:

生命,总得在沉淀和跨越中,迈向一个个崭新的“境界”!

《七里香文艺第九期:之一》

小双海天游踪系列

到世界最短的河避暑

图文:小双

到北京旅游三日后,冒着深秋的寒风,乘坐旅游车到北京东北250公里外的避暑名城--承德。

承德市人口约三十多万,层峦叠嶂,沿途仅是陡峭的盘山路,两旁可见秋收后的农村景象,有些田亩已改种小麦,显得一片青葱。市中心坐落于武烈河西岸的河谷盆地,【避暑山庄】位于市区北部,群山环抱,是一个驰名中外的皇家山庄,比颐和园大三倍。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热河是世界最短的河。

皇帝写字多了一划

避暑山庄匾额题字,靛蓝底,笔势苍劲,为清康熙帝玄烨所书。有关【避】字,即辛字多了一横,导游打趣地说,这可能是皇帝自己造字,也可能是读书不用心,误笔多一划。


山庄始建于1703年,至乾隆五十五(1790)完成,占地面积564公顷,宫墙周长近十公里。如门外城楼,有当年皇帝出入的【丽正门】,写上满、汉、藏、回、蒙等各族文字,山庄周围为各民族修建了外八庙,象征各民族团结于朝廷,外八庙充分表现各族寺庙建筑艺术风格,巍峨壮观,其中以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为最著名。

普宁寺,又称大佛寺,建于公元1755年,当年乾隆皇帝为了各民族的和谐关系,特别尊重各族上层贵族的宗教信仰,采取怀柔、联姻政策,使少数民族感到恩重如山,特彷西藏三摩耶庙形式建造普宁寺,供奉“千手千眼”佛,高22.28米。

普陀宗乘之庙,仿造拉萨布达拉宫而建。1667-1771年,乾隆皇帝接待来自西藏、青海、新疆、蒙古等地政教首领和王公贵族,主体建筑大红台,高43米,屋顶俱为鎏金瓦,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巍然可观。

小桥亭榭七十二家

承德市,在清朝时代,可说是仅次于北京的政治活动中心,清帝有几个月在这里处理朝政。

除了古朴庄严的宫殿建筑外,避暑山庄里苍松掩映,小桥、亭榭、堤岸洲岛错落有致,加上天然石景,如棒槌峰、罗汉山、僧冠峰、双塔山、元宝山、蛤蟆石等自然奇观,配合康熙、乾隆皇帝命名的七十二景,融汇了南秀北雄风格,遥相呼应,风光绮丽,旅游发展一片璀璨。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七里香文艺第八期》之一

一寸神山一寸心
--神山归来

京那巴鲁山归来,那山、那水、那一方浓绿,频频入梦,我知道,我已情陷神山。
行走在莽莽雨林,150万年前造山留下的雄峰秀峦、地热温泉、奇花异草、啼猿彩翼,无一不令我心神激荡、赞叹连连;夜宿松林山庄,呼呼山风、阵阵松涛,时而 排山倒海、时而万马奔腾,我一夜无眠。

午后,在原住民引领下,我幸运地邂逅了莱佛士花,而且是两朵并放。同行的当地友人说:不是每个到访神山的人都有机会见到此花,我们首次到访就能一睹芳踪,极为有缘。

然而,我的幸运和兴奋还没来得及珍藏,友人的另一番话却令我无比沉重。原来,曾有商业财团圈中此地,高价诱惑原住民出售祖居地,莱佛士花的原生态基地岌岌可危。所幸,州政府和自然保护协会极力劝说,特准原住民收取适当的“赏 花费”,开发观赏莱佛士花的生态旅游,暂时保住此花的原生态基地。

令人难过的是,我们更多的原始雨林早已轰然倒下、原生态植被永远消失。
想起哈佛大学的一份报告:马来西亚每一片25亩热带雨林,就有750种不同的植物,砍伐一片25亩热带雨林,就等于毁掉750种不同植物的命运。

与此同时,雨林是原住民生活的大屏障和大厨房,舍此,他们将无以为继。现代化的森林开发,把他们逼出山林,缺少现代生活技能的原住民,只能出卖体力,游走在原属于自己的土地,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吉普赛。

面对人类文明的冲击,山水也忧郁!默默神山,美丽与哀愁同在。
汤恩比曾经警告: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的滥伐和蹂躏,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弑母之罪,人类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黄山归来不看山!说得是一种境界吧!神山归来,教 我如何不想她?
当你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苍茫大地,群峰起伏,万顷波涛,那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是有恩于人类的大地精灵。雨林,隐藏着宇宙智慧和 生命密码,是人类古老乡愁所系之地。

面对神山,面对雨林,面对人类的发源地、地球最重要的绿肺,我怎能不动情?

那一夜,躺在神山的怀抱,山风已息。夜色茫茫,星空灿灿,神山沉沉入睡。
白天的那一席话再次回放,我彷佛听到海德格尔隔着百年时空深情呼喊:

人 啊!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吧!

Wednesday, March 10, 2010

《七里香文艺第七期:随笔》

何时相约书城?
--书城匆匆半日

作者:孙快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柔中一座小城经营书局,经友人介绍,常到新加坡培英街的百胜搂挑书和办事,引进不少中国版的图书和杂志。

八十年代的华文书市,一片繁荣景象,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各种文化和图书杂志出版活跃,品种繁多,内容扎实,颇得本地爱书人青睐。因此,每两个月,我都会特地到访百胜搂书城,对这个被誉为新加坡第一书城的地方深具感情。

记得当年百胜楼里有大众书局、友联书局、胜友书局、青年书局、国际图书等几间大型和著名的书局,是我每到必访的地方。那时节,百胜楼门庭若市,买书人、看书人、愉快的中老年读者、活泼的年轻学子,还有来自长堤北岸像我这样的爱书人,时常相聚书城,谈书说艺。那会儿,书城俨然成为马新两地读书人的家,约会倾谈,书香四溢,实至名归,每回到访办完正事,我总会留下坐上一会,贪婪的享受那里难得的书香味。

十五年后的一个下午,再访百胜搂,熟悉的书局已不复存在,有者已成文具店,只有大众和友联书局保持着它原来的门市部,店内客人也未见踊跃。下得楼来,几张广告布条,在空荡的栏杆旁,发出无力的召唤,一阵辛酸,飘过我的心头,好生难过。

忽然,眼前一亮,二楼角落的一处广告灯箱,青底白色中空的“青年书局”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玻璃橱窗里张挂的一副春联,吸引了我的目光:『青春壮志把书读,年少英才创局新』,豪情仍在啊!还有那令我怀念的标志:一个身穿劳动服、手握园艺工具、站立在一片新绿土地上的青年,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象征啊!

走进书局,一股多年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彷佛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再次重逢。熟悉的排列、整齐的书架、相同的空间,不同的是,店里那位女负责人早已两鬓飘霜。啊!青年书局,你曾经陪伴我们这些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读者,你也同时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青年书局近年有几个令人愉快的动作,先后出版和再版了几套丛书,尤其是和文史有关的著作。当天,我们购得了区如柏女士撰写的《弦歌不绝》,惊喜连连,尤其是几占该书三分一篇幅的南大历史细说从头,令我们这些马来西亚华社中人感慨万千。在书局里领取了赠阅的《新加坡文艺报》:新华写作的朋友们,别来无恙啊!

二楼的转角处,还有一间颇负盛名的友谊书斋,该公司的马来西亚分店业经常在半岛各地举办中国书展,祭出“以书会友、天长地久”的口号,为真正的爱书人作出可贵的贡献。衷心感谢该公司的深情。

走出百胜搂,置身在熙来攘往的车流和人龙,心中不禁升起疑问:诺大的一座书城,加上三、四百万华人人口和不断涌来的中国移民,百胜搂何以如此寂寥?原来的华文读者那里去了?老了?不再读书了?年轻人都看不懂华文?不爱看书?或是忙着赚钱买车买屋去了?

华灯初上,迷茫的夜色中,百胜搂灯火依稀,难道它真是夕阳落日、不再拥有光彩?噢!我的那些曾在书城邂逅的、可尊敬的老朋友们,我想念你们,何时书城再见?

Tuesday, March 9, 2010

《七里香文艺第七期:新书出版消息》

马华著名作家爱薇又有新书面世
少儿小说

《变色的康乃馨》

马华文坛多产和畅销书作家爱薇,在虎年新春又给本地读者捎来好消息,一本写给成长中青少年的小说集《变色的康乃馨》正式面世。

马华著名作家、作曲家、教育工作者高秀,在这本书的序文中这样写道:

“本集子共收集了十三篇所谓的“成长小说”, 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取材。因为熟悉,让人感觉到故事的真实性,有它一定的感染力。我觉得: 相较于青少年喜爱的奇幻小说或绘本小说等,爱薇的这本集子倒是更有意义的:虽然少了“曲折离奇”, 但在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牵扯中,青少年的无奈情绪、反叛行为和矛盾思维, 在在都有所探讨和批判,很能引人深思。”

作者爱薇也说:

是的,成长是重要的信念之一,它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守护这个原则,不断地改变自己,一直到生命的结束。但成长只能是缓慢的,越珍贵的东西,成长越慢。

本小说内容包括:《变色的康乃馨》、《“小龙女-一场走不进爱情的友情》、《我不想留,想飞》、《给爱加多一把盐》、《生命的最后守望》、《我的妈妈是女强人》、《香喷喷的假期》等篇。

本书厚达176页,13个中短篇少儿小说,由著名漫画家、林行瑞所设计的10幅彩色插图,加上典雅、清秀的封面,让本书生色不少。精美书签,将随书奉送。每本定价,各大书局均有代售,学校集体订购,另有优待。有意购买者,可直接联络下列电话和电邮:Email:aiweisoo@gmail.com

Saturday, February 27, 2010

《七里香文艺庚寅虎年新春特辑之六》

迎庚寅元宵赋诗二首

作者:孙快雨

之一

长街灯火人影动,庚寅元宵月儿圆,
坐卧听歌思如注,起看银河情正浓。

之二

人生沧海一飞舟,过尽千帆不嫌老,
青山相伴虽无言,自有深意在其中。

作于庚寅元宵前夕
《七里香文艺庚寅虎年新春特辑之五》

美里笔会《海马文学奖》开始征稿

砂拉越美里笔会主办的《海马文学奖》经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6月30日。
这项文学奖开放给全体马来西亚公民,征文类别包括小说、散文和新诗。

小说文长不超过一万五千字,散文不超过五千字,新诗不超过80行,每人每项只能参选一篇,参选作品必须是未曾在报章和网络发表过者。

该文学奖奖金丰厚,小说组第一名马币一千令吉、亚军七百令吉、季军五百令吉,佳作奖三名,各奖二百令吉,另附奖杯一座。

散文组首二三名奖金分别为八百、五百和三百令吉,佳作奖三名,各奖一百令吉,另附奖杯一座。
新诗组首二三名奖金分别为八百、五百和三百令吉,佳作奖三名,各奖一百令吉,另附奖杯一座。

参选作品请注明作者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络电话、电邮(若有)。

所有参选作品必须以挂号寄出,信封上注明《笔会海马文学奖》,并注明《征奖类别》。收件地址为:P.O.Box 1416, 98000, Miri, Sarawak.

美里笔会表示,主办该文学奖的宗旨是: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激励文坛生态、彰显马来西亚华文文学,进而与世界华文文学接轨。

居銮文艺协会呼吁各位理事会员和文友踊跃赐稿,一起推动马华文学的兴旺、发展。
《七里香文艺庚寅虎年新春特辑之四》

节是一个圆

作者:采歌

曾听友族朋友说:你们华人真喜欢过节,一年到头,月月有节,节节有异,真是丰富多彩,做华人真好!

华人是否真的喜欢过节?我们的友族朋友说对了一半。感谢我们充满智慧的老祖宗,从刀耕火种开始,就懂得敬天谢地,依循农时。我们的老祖宗懂得忙时勤耕作、闲时当休整的道理,懂得知恩图报惜福祈福,懂得敬奉先人纪念圣哲。因此,与其说中华民族喜欢过节,毋宁说中华民族懂得生活,长思感恩。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过节过年的氛围中走来:除夕夜吃团圆饭接财神领压岁钱,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裳说吉祥话走亲戚,元宵节上街赏花灯抛柑结好缘,清明节全家踏青上祖坟悼念先人,端午节裹粽子赛龙船怀屈原,中元节讲孝道普渡众生皆大欢喜,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提灯射灯谜,重阳节扶老携幼登高出游敬老人,冬至节手搓汤圆献暖衣扶杖敬公婆,等等。

与此同时,细心过节的朋友还能从这些年节中体会出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每个节日都是一个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日子。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找到回家过节的理由,因为:家,是我们感情的依托,而节,就是一个团圆的象征。为此,中华民族从人文初始就开始过节、敬拜天地、奉祀祖先、讲究团圆、追求和谐;为此,我们一直保守年节,继续珍爱传统,越过历史云烟,跨过悲欢离合,不管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为我们的年节自豪,而且愿为我们的传统再次背书。我们不但要继续过节,而且一定要把每一个年节过好,过对,过出真正的味道。

过节,真好!做炎黄子孙,有意思!

《七里香文艺庚寅虎年新春特辑之三》

元宵聚餐会灯谜谜题

编者按语:居銮文艺协会于二月二十八日中午十二时三十分,假源星酒家举办会员文友元宵聚会,会上进行灯谜竞猜活动。有关灯谜一共二十五则,特刊出以饷读者,也请读者们拨出一些时间,共享射猜灯谜雅兴。

红线-地理名词-(拆字格)
人才济济-好莱坞中文电影-(会意格)
祖父生活自理-成语-(会意格)
不是老虎,又是老虎-动物称谓-(旁敲格)
再见-经典老歌名-(会意格)
碧海翻波尽染血-古代名曲-(联想格)
墙中有墙-打一字-(形意格)
江河湖海、韭菜芫茜-根茎植物-(漏字格)
遍地哀鸿-唐诗名句-(会意格)
大丈夫-一种专业-(略字格)
接受老顽童-香港女歌星-(拆字格)
仙游-成语-(拆字格)
快门-成语-(会意格)
伴奏-成语-(旁敲格)
板块漂移-宋朝诗人-(拆字格)
上下皆是-国名-(反意格)
奔走相告-体育名词-(拆字格)
世界和平-成语-(反意格)
迎来第一季-文化活动-(拆字格)
暗中出掌-六字俗语-(旁敲格)
冬日有花独开-流行歌曲名-(联想格)
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国二节气)-(联想格)
眼前有景道不得-(著名唐诗)-(典故格)
鸦片战争-(日常用品)-(拆字格)
少年老成-(宋词名句)-(联想格)

Friday, February 26, 2010

《七里香文艺庚寅虎年新春特辑之二》

惠州童谣(儿歌)

许清口述 彭伟君笔录


(一)

月光哇哇(1)
(2)水(3)猪嫲(4)
猪嫲肯吃不肯大
抬去龙冈(5)卖
卖到几多钱
卖到三百钱

学卖粉
(6)(7)
学卖(8)
篓叶短
学卖碗
(9)深
学卖针
针眼(10)
学打铁
生镥(11)
哎呀!
南无阿弥陀佛

注:(1)形容月色晴朗。(2)盛水。(3)喂养。(4)母猪。(5)龙冈地名,常有墟集或称集市,位于惠州淡水县内。(6)存太久。(7)发霉有异味。(8)篓叶是一种植物,印度人常用槟榔与石膏粉包在一起慢慢细嚼。(9)碗底。(10)没有针眼。(11)铁生锈。

另注:这是先祖母许清在我孩童时,以淡水客家话教我哼的儿歌。先祖母在1885年出生,因她目不识丁,仅凭记忆节录,敬请同乡不吝赐教,本人则感激不尽。

半唐番顺口溜

彭炳口述 彭伟君笔录

唐山阿叔真爽芒(1)
有裤唔著打沙龙(2)
半句番话都唔晓
遇到马打(3)喊多隆(4)

注:(1)骄傲。(2)马来人穿著的Sarung。(4)警察。(5)要求帮忙。

另注:先祖父彭炳祖籍广东惠州淡水县龙冈乡平山镇石井人氏,1930年左右南来马来亚谋生。平日闲空时随兴之所至,向我口述的一首简易通俗的顺口溜,愿与客家同乡分享。

Tuesday, February 9, 2010

《七里香庚寅虎年新春特辑之一》

《七里香文艺》诞生将近一年,适逢庚寅虎年,特整理刊出各地文友的新春佳作、贺词、贺诗、小品等,欢迎大家踊跃来稿,让《七里香文艺》同沾新春喜气,虎年伊始,文稿源源,并祝大家文思泉涌,新春万福。--编者致意。

我们的春天在春节

作者:孙福盛

春来了。常年是夏的马来西亚,可有春天?有的。

你看那街头上红彤彤的大红灯笼,你看那橱窗里充满朝气的春装,你看那人们脸上情不自禁的喜悦。

有的。你听那街头巷尾飘出的新年歌,你听那广播里响起的贺岁节目,你听那孩子们滔滔不绝的新年故事。

尽管没有一年四季,没有白雪皑皑,夏日炎炎的赤道,我们也有春天,每年准时到来。

我们的春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春节,她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在弃旧迎新的大扫除里,在游子归乡心切的赶路里,在家中老人准备年夜饭的忙碌里,在华人社区举办挥春团拜的活动里,在醒狮团咚咚呛的采青鼓声里,在检讨过去展望未来的盼望里。

有盼望,就有喜悦;有耕耘,就有收获。春天是播种希望,亲近大自然,整装待发的季节。

抬头眺望,南山苍苍,俯首追踪,河水潺潺,枝头上的叶子已经转绿,路旁的小花满地缤纷。这一切,难道不是春的脚步吗?

一个午后,我和友人驱车到郊外踏青寻春,在居銮通往丰盛港路八公里处,发现路旁那两排被誉为热带樱花的紫薇喇叭,绽放了一树粉红,迎风招展,错落有致,虽然花期短暂,一眼望去已是落英满路,但那毕竟是春天到来的预告啊!

美丽的春姑娘年年到访我们的赤道故乡,从不缺席,也不迟到。赤道的春天,是紫薇喇叭盛开的季节,象征美好希望,代表蓬勃生机。

我们的春节,和祖先居住的北方故园一样,一年一度,年年到来,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合家团圆的日子、维系民族感情的节日、进行传统文化彩排的舞台。

赤道的春天和祖先的春节一样,长住我们心里。

既然长住心里,又怎么会缺席和迟到呢?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七里香文艺第六期之二:旅游小品》

香港归来絮语
-香港九龙街头一瞥

作者:小双


华灯初上,九龙尖沙咀一带,一片车海、人流,横七竖八在街市中心的光管招牌,夜空中更显夺目,五光十色,十足的动感城市。



图上:香港太平山夜景,闪烁耀眼。


与同行的友人,刚好五人共乘一辆的士,同往著名的庙街浏览一番。这儿有各式摊档摆卖各种商品、玉器、水晶、玻璃器、光碟、成衣、古玩等等,不少摊主来自内地,红润的脸庞,朴素的衣装,还有那无法改变的乡音。

“五十年不变”......

香港在97年回归中国后,人民生活一切如常。香港虽是弹丸之地,寸土尺金,然而港英百年统治期间,有很好的法治基础,城市规划得很好,即使在拥挤的市中心,商业繁盛地带,人口稠密区,住宅分布仍井然有序,层次分明,保留适当空间,道路宽广整齐,街道偶见垃圾,但整体上还是给人整洁的印象,这是民主开放社会的优势。

七月末炎夏,港九地区暑气迫人,正午时分,赤日炎炎,在人流间穿梭,香港少女服装领先潮流,多穿上吊带式的亵衣或露背肩装,给行人带来一片清凉。

观塘区商业中心,人来人往,银行、地产业、美容院、发型屋、海味行、桑拿浴、酒廊......座落期间,金钻行大白天灯光眩目,金碧辉煌,珠光宝气......香港商品皆不含税项,因此价钱令人无可抗拒,吸引无数外国游客流连忘返,大量购物,加上五月至八月间举行夏季大减价,商场更是人潮汹涌,一片兴旺。

阔别廿余年的大哥,特地赶到金巴利道君怡酒店来探望,还带了大嫂勤自烹制的印尼千层羔,盛情似千层万层甜滋滋。30年前大哥只身返回唐山,辗转又流落香港成家立业,人生似飘萍。手足情深,一回相见一回老,彼此稀疏毛发间,两鬓渐染霜,相偕沿尖沙咀金巴利道步行到人潮汹涌的弥敦道,它是一条贯通九龙半岛南北要道,商业鼎盛。

附近有香港博物馆、卫生教育中心,最吸引我的还是别有天地的九龙公园,占地面积不大,环境却十分优雅,闹中带静,拾级而上,有小桥、喷泉、林木葱茏,伫立人工湖畔,可见栖止其间的红鹤,状似白鹤,闲适自得。鸳鸯野鸭也成群戏水,怡然悠然。转过一处高坡,榕树盘根错节,撒下一地荫凉。儿童游乐场内,菲籍、印尼女佣正陪同主人,携带孩子共同嬉乐,她们多能操粤语,入乡随俗。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竣工启用后,它已有两项“世界之最”值得观赏,其一是全球最长的铁路及行车道两用的最长吊桥--青马大桥;全球独一无二、最大户外青铜坐佛--天坛大佛,昂然跨入世界级,而国际机场的基建计划耗资1553亿港元,更是举世无双。

炎夏的香港太平山,正是避暑的好去处。晚间特与侄女、婿等同乘坐缆车上山消暑,只见游客如鲫,港九夜景如夜明珠闪烁耀眼,尽收眼底。

香港的居民,惯常在匆忙中出入电梯,行走在来去匆匆的人流间,与急速奔驰的轻快铁步伐一致,瞬息万变,城市的脉搏跳动得比任何地方都快--置身期间,虽无闲情逸致,也大致可心领神会。

香港归来,虽没有当日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洒脱情怀,却也自有一番赏心悦目、闹中带静、悠游自在的乐趣。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七里香文艺第六期:小品》

追问生命

作者:品枫

这些年来,不时都会出席一些亲人、老友、甚至同学的殡葬礼,吊丧送殡之余,常生感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有生,便有死,每个人都绕不开这个自然定律,生命到了尽头,该去的时候就含笑而去,没有什么无奈和放不下的。

想是这样想了,对于身边亲友的故去,心中总会感慨和不舍,有时需要数日方能释怀。是自己过于执着?还是尚未参透人生?

朋友徐君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从小就对生死这个课题产生兴趣,他的每一篇论文,几乎都在追问“死”的意义,有的论点颇有见地,有的看法直击灵魂。孔子也曾直 面生死,他老人家主张“不知生,焉知死?”清末才子龚自珍则自我砥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与死,不仅是一个宗教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命 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仍是一名中学生,正值美国大学生反对美国介入侵越战争的高峰期,曾经流传一首名为“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的歌曲。歌词中有这样的诘问:

花儿哪里去了?被姑娘们采去了!
姑娘们哪里去了?给小伙们献花去了!
小伙们哪里去了?到战场上去了!
战场那里去了?被墓碑掩埋了!
墓碑哪里去了?被花儿遮盖了!

年轻的生命,在战火硝烟中消失,留下断肠的父母和爱人,激起人类对战争的永恒诘问:究竟多少亲人的离去,才能令我们知道生命的珍贵?而今,我们在追问中被追问:人类可曾在地震中夭逝的孩子们眼睛里,反思大自然的告诫?古今中外,战死、病死、横死、枉死、冤死、老死,死因各异,生命嘎然而止!面对死亡,除了诘问和不舍,我们更应该学会坦然、释然、和淡然,这是对故去者的纪念,也是对生存者的砥砺!

生命如云锦!它是由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以及我们所做的每件事编织而成。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尽头,却可以好好的活在当下,织出生命中的云锦。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在不断的自我考问中,生命,才能得到一次次的升华。

Wednesday, January 13, 2010

《七里香文艺第五期:旅游小品》

我为龙湖十里诗廊而醉

--安溪龙湖十里诗廊归来


作者:采歌

有人说,建设能使一个城市美丽,风景能使一个城市秀丽,我却要说,文化能使一个城市高贵。我说的这个高贵的城市,正是我和我祖先的家乡安溪。

2003年秒,我首次到访安溪,在已故路英村乡亲谢海章老师的引领下,来到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龙湖风景区。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晨光下有人在轻轻泛舟,远处山上的亭阁,笼罩在一片薄雾中,环湖遍植的青绿乔木,给来往的游人送来点点树荫,多美好的景致啊!

然而,最能拨动我心弦的,却是那一首首镌刻在环湖围栏上的优美诗词。我们环湖漫步,一会儿是孟郊的《游子吟》,一会儿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还有李白、杜甫、贺知章和杜牧等人的首首佳作,令人目不暇给,心花怒放。就在我站立的不远处,有一对母女站在一处围栏旁,乍语还笑的低语着,那动人和甜蜜的景象至今仍封存在我的记忆里。

可不是吗?就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古人和今人,历史和现实,物质和精神,跨越了时空,完美地交集在一起。这哪里是石砌的围栏,这哪里仅仅是一处风景,这简直就是一个龙湖十里诗廊,是一个古今诗词的露天大课堂。

我在脑海里描绘着这样一幅图景:晨光熹微的日子,或是彩霞满天的黄昏,我们的老奶奶搀着小孙子的手,站在李白的《静夜思》前,笑眯眯地听小孙子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那将是一种何等醉人的景观啊!

作为一个海外归来的炎黄子孙,站在这样的十里诗廊面前,我的惊喜和赞叹何止于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有幸和许多亲友多次赴华旅游探亲,走遍大江南北,看过了许多名山大川,但是,像眼前的安溪县这样,在大力进行城市建设和开发旅游资源之际,还能把高雅的人文素养融入城市设计的规划当中,就不得不令我对这个城市的设计者们肃然起敬、顶礼祝贺了。

这些年来,走读中国,我常常在想:在已经逐渐富起来的生活面前,在钢骨水泥堆砌起来的现代城市繁华背后,我们那些已经摆脱三餐温饱威胁的城市居民,究竟应该生活在一种怎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的文化建设和人文修养是否能赶得上经济列车的快速前进?

我深爱着祖先生活的地方,她是我永远的祖籍地,我们有千百个理由要把她妆扮得更有气质。站在十里诗廊前,我的心早已醉了,醉在李白和杜甫的诗中,也醉在十里诗廊的美好创意中。我期望着,在不久的将来,当我再次到访安溪时,这里将矗立着一座座匠心独运的博物馆、文化宫、音乐厅、歌剧院和图书馆,这样的城市是高贵的,因为,越是进步和成熟的城市,对人文建设的投资和努力就应该越大、越认真、越积极。

祝福安溪,祝福龙湖、祝福十里诗廊。

Sunday, January 10, 2010

《七里香文艺第五期:旅游小品》

今夜,我站在合艾街头

作者:孙快雨

2009年12月28日至2010年1月2日,我有了一次北上怡保和前往泰南合艾演讲旅游的机会。我是于12月29日进入合艾的。合艾是泰国第二大城市,又是泰国南部的旅游和教育中心,近二十年来发展神速,早已成为东盟和世界各国游客的首选城市。

合艾,真是一个繁忙、开放、包容的城市;对马来西亚游客而言,不论是年轻人、中老年人、妇女、生意人等,都能在合艾找到各自属意的目的,旅游购物尝美食,悉听尊便,许多人更是为了享受一流的泰国古方按摩而来,这里的各种物品价钱合理,服务水平专业,难怪许多国人一游再游、乐此不疲。

连续两个晚上,我们都在闻名中外的蠡园酒店用晚餐。蠡园酒店因为在1989年成为马共和马泰三方签署和平协议的地点而让世界瞩目,我们在该酒店的第33层餐厅享用自助晚餐,那是真正意义的实惠自助餐,每人只需马币十五令吉,就可开怀尽情的享用,令人难忘。

2009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分批在合艾的街头巷尾自由穿梭,没有觉得什么不安和紧张,合艾虽然游客众多,当地居民也包括了泰族和马来族等,但是,正如泰国的旅游口号显示:这里是一个微笑的国家-Land Of Smiles。我们很容易在合艾市民的脸上找到那种真诚质朴的笑容,就连在酒店站岗的守卫和街头巡逻的警察,也会不时给你一个温馨的微笑。

啊!这样的微笑和民风,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已经久违了!望着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微笑和温馨,我的心头竟然升起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和唏嘘。

2009年的最后一夜!有难忘、有不舍、有悲苦、只有少许的欢欣。这一夜,合艾到处人山人海,我漫步街头,双眼贪婪张望,我在寻找些什么吗?啊!在我身旁擦肩而过的尽是来自我们自己国家的同胞。起初我在心中自问:为何我们的这些同胞都选择来到合艾过新年呢?不消一会儿,我就找到答案:无他,这里真是太开放、太热闹、太悠闲、太有吸引力了!可不是,那一夜,合艾街头成了欢乐的海洋,各色人种齐集共处,久违的鞭炮声此伏彼起,跨年倒数晚会到处登场;这一夜,合艾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合艾市民和海外游客迎接阳历新年的热潮,绝不亚于欧美国家和人民。

这一夜,我站在泰南合艾的街头,遥望着那远在南边的我自己的国家:我的同胞们啊,今夜,你们是否也在送旧迎新?你们的夜晚是否也有喜庆贯耳的鞭炮声?你们的心情是否和我一样开朗舒畅?

今夜,遥望南边的家乡,我在心中默念:当我们撕下最后一页日历时,让我们也把所有的悲伤、痛苦、无奈、愤懑和不快,一并送走吧!期望来临年,以及往后的每一年,都充满着人人企盼的平安和喜乐,我们的同胞,都能自由畅快的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享受同样的阳光、呼吸自由的空气。

今夜,站在合艾街头,人在他乡,我深深怀念着我的国家和我的家人、亲友、师长、朋友,因为,不管我身在何处,哪里永远是我眷恋的家园,希望我的国家一天天变好起来。
《七里香文艺第五期:时事评论》

用彩虹思维化解孤岛魔咒

孙福盛

与其说教堂纵火和攻击教会学校是一种个人的极端行为,毋宁说这是一种源于孤岛思维的可怕魔咒。人类社会进步至今,仍有不少个人和组织,虽身处宽阔宇宙,却选择了天地之大、唯我独尊的姿态,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孤芳自赏:凡非我族类,皆属敌人,凡不属本身文化价值体系的文化,都是洪水猛兽,于是他们自我隔离、自我保护,远离和丑化一切非我族类的人与事。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系列非理性事件,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以至社会各界,包括事件的受害者,都一直呼吁国人以冷静、包容和宽恕之心来应对,以求在降温声中寻得一个理性的解决方案,国人面临危机的成熟度令人期待。

环顾当今世界,最能体现谅解、包容和宽恕精神的人,莫过于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曼氏曾经被前南非白人种族隔离政权野蛮监禁27年,其中16年被囚禁于大西洋中的罗宾岛。按理他是一个生活在孤岛长期与世隔绝的人,极易产生“孤岛和复仇”思想。但是,当他于1990年获得释放时,却说出下列这段话:“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出狱归来,他深情的呼吁他的黑人兄弟:“克制复仇火焰,把长矛扔进大海。”在他看来,拥有种族隔离思想的白人同样是错误思想的受害者,同样需要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当他于1994年获选担任新南非首任总统时便表示:新南非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彩虹国家,我们不但要协助黑人当家作主,我们也需要白人的智慧,共同建设新南非。在曼德拉的领导下,世人看到了一个彩虹民族互放光彩的国度,就连它的新国旗也是用黑白红黄青等七彩颜色组成的“Y"(YES)字母,彩虹思维的包容和力量,在新南非的国土上得到了印证。

最令世人缅怀的“曼氏风格”是,曼德拉真诚地邀请三位曾经长期监视他的监狱看守人员出席他的总统就职仪式,并在世界各国政要面前向这三位看守人员鞠躬,全场为之震惊和赞叹,全世界也在那一刻陷入了沉思。曼德拉用他的行为,对真正的谅解、包容和宽恕,给世人做出了经典的注解。

彩虹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在阳光和水蒸气的交汇下,化成了天地间最美丽的图景。“孤岛思维”(Silo Mentality)中的“Silo”源自英文字农作物的谷仓。这些谷仓一个挨着一个,却无法相互沟通,谷仓高而狭窄,没有窗子,甚至是完全密封的。全球六十几亿人口,分属几千个不同的族群和两百多个国家,其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南辕北辙,像极了这些孤立存在的谷仓。然而,高挂蓝天的彩虹却昭告人类:唯有包涵天地精华,吸纳宇宙元素,才能令我们的世界美丽缤纷。

已故梵蒂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已开启了跨宗教的对谈,近年来净空法师也在致力于不同宗教间的交流和对话。不同宗教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不断释出的善意,使得各宗教一致崇尚的和平、公正、包容、宽恕、慈悲等普世价值的真正实现,有了美丽的开始。

1998年4月,我站在南非好望角那座历经几个世纪沧桑的白塔上,俯望脚下的大西洋和印度洋,那一百公里内的海水,正是两大洋交汇在一起的海水。正所谓:一眼望双洋,东西方的船队早在多少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在此开始了通商和交流,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能够把载人太空船送上月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和解,不也应该尽早进入人类的和平议程中吗?美丽的彩虹,应该照亮那一座座孤岛上的岩石和山头。

Saturday, January 2, 2010

七里香文艺第五期作品之五

永远听不够的乡音

--福建安溪路英探亲之旅

作者:孙福盛

是一种怎样的因缘?让一位海外华人情牵故土十六年!
是一种怎样的情愫?让一位海外安溪老人念念不忘家乡亲人!

1994年第一次踏上安溪城厢镇路英村的回乡路算起,义父谢文天先生已经重访这片祖先的故土十六次,我也陪着义父到访了三次;这一回,义父担任总领队,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和家人一行十二人,浩浩荡荡的到访路英村,圆了一个马来西亚安溪家族的寻根问祖之梦。

义父是在1994年首次世界安溪大会的举行,与马来西亚安溪代表团一行人第一次踏上美丽的安溪。大会期间,义父正式联系上城厢镇路英村的亲人,从那 一年开始,义父和他的兄弟姐妹,也就是我的伯伯叔叔和姑姑们,就开始不间断地重访路英。在这长达十六年的5800多个日子里,义父和我的叔伯们多次重访路英探亲祭祖、捐资修缮祖祠和家庙、重建路英小学,为祖居地和家乡建设略尽绵力。

这一次的探亲之旅,我们预先从互联网上获悉路英学校的校友谢坤 章、谢章清等曾于今年春节期间举行校友聚会,捐资协助路英学校建立电脑室,令我们十分感动。尔后,当我们从路英学校教导主任谢金富老师处得知,由于经费所 限,该校学生只能共用仅有的七台电脑,全校老师也只能共用一台电脑进行备课,我们便决定乘着此次探亲之旅,集资捐出三台电脑给该校,充实电脑室的设备,让 家乡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踏上二十一世纪的资讯列车,与全球同步,提高教学素质。

说起来惭愧之极,我们只不过对家乡学校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路英学校的全体师生、镇上和村里的各级领导却给了我们极其隆重的欢迎,安溪电视台派出摄制组到场采访,令我们感动至今、毕生难忘。

记得在2006年的33日,当我第二次陪着义父到访路英小学时,曾为该校全体师生提供了一场激励讲座,教会孩子们一首名为《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的励志歌 曲,这首歌曲立刻成为该校全体同学的最爱,不断传唱,起到了很好的励志作用。因此,这一次重访该校,我继续为该校师生呈献一场不同内容的激励讲座,教唱了 《蜗牛与黄鹂鸟》以及《感恩妈妈》两首歌曲,同样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注:类似的讲座内容和手语歌曲,是我在马来西亚华文中小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时采用的教材之一。

一张张如饥似渴虚心好学的脸孔、一声声银铃般稚嫩饱满的歌声,这就是我们的新一代,多可爱的孩子啊!面对着眼前这些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栋梁,我深情的对孩子们说:飞吧!孩子们!有翅膀的鸟儿都要飞翔,有梦想的人一定要圆梦!希望你们立足路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为具有人文修养和专业知识的新型人才。
离开路英的那一天中午,乡亲们送到了村口,声声叮咛、句句祝福:记得要常回家看看!

我对身边的兄弟们说:是啊!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一个世纪前,我们的祖辈就是从路英村这一条小路走出去、走向南洋、落籍在马来西亚,一百年之后,我们这些第三第四代的子孙们,又沿着同样一条路走了回来!不同的是,当年的中国积弱贫穷、被人欺侮,今天的中国已经崛起和强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炎黄子孙, 作为海外华人,我们除了自豪,更应自勉自强,我们一定会再次到访。

最甜故乡水,最亲故乡人!
虽然我们这些海外的安溪人,早已落籍 马来西亚,但是,不管我们离开故土有多远,不论我们远离家乡有多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祖先的来时路,家乡的山山水水和悲欢荣辱,永远都会牵动我们的心,因为:我们使用的是相同的方块字,我们拥抱的是意蕴深长的中华节日,我们永远都会记得祖先的乡音,那是永远都听不够的乡音啊

写于2009121

安溪路英村归来

七里香文艺第五期作品之二

我的生活我的歌
--聆听本地创作歌曲专辑《荷叶饭》

作者:采歌

与本地词曲创作人叶达雄学长相约喝茶,叶学长带来了两片本地创作歌曲光碟《荷叶饭》,那是准备寄给砂拉越美里的前辈、也是词曲创作人江运福先生的礼物

本地其实有很多优秀的词曲创作人,上述的《荷叶饭》专辑,便是用三位创作人的姓氏组成:是代表何企辉老师,是代表叶达雄学长,是代表范俊福先生,何叶范变成了荷叶饭,多美好的创意,还是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本地美食呢!太棒了!

专辑里有我国美丽山川生活的颂歌、对龙的故乡和中华文化的眷恋、对美好爱情和友谊的期盼,词曲优美,旋律动听,衬上本地风景和歌手,堪称是一次美丽绝配。

专辑里收录了《相传》《故乡谣》《卡拉洞之歌》《胶山恋情》《悠悠銮河水》《情长水连天》等多首创作歌曲,我尤其喜欢《胶山恋情》。这首创作歌曲除了曲调优美、旋律动听之外,歌词内容饱满深情,具有历史感,写出了我国各族人民对胶林的眷恋,唱出了我们对胶林妈妈的相依相存之情,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热泪爬满了我的两颊。

你听:胶林妈妈呀,你曾为我阻挡过风暴,陪我度过不安的黑夜,直到灿烂的黎明。
对于那些曾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紧急法令和移民新村时期走过来的人们,这一段歌词简直就是我们一代人苦难生活的写照,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呢!

有道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审美的双眼;生活中处处有歌,我们需要的是一对懂得聆听的耳朵!你听了这些本地创作歌曲吗?你拥有了《荷叶饭》吗?支持本地词曲创作人,传唱优秀的本地创作歌曲,让这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好歌,丰富我们的生活,砥砺我们去迎接璀璨和更有尊严的日子吧